吴晓求:以资本市场为重点建设金融强国

发布时间:2024-02-26 00:0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4年第1期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4年第1期发表题为《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与建设重点》的文章。

  文章指出,建设金融强国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金融强国的实现必须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建设金融强国既要走中国之路,又要体现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般共性。因此,在迈向金融强国的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透明、流动性强、有成长性的财富管理市场,并且在市场化、法治化基础上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党中央于2023年10月召开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中国金融未来的改革、发展和开放指明了方向。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其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提出要加快把中国建设成金融强国;二是特别强调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这两点对未来中国金融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引领作用。

  一、 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一个金融资源贫瘠的国家,居民储蓄存款、社会金融资产总规模、外汇储备以及广义货币等各项指标的规模都很小。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资源指标,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在1978年底仅有210亿元人民币。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得到了巨大发展。截至2023年底,该指标已经突破了130万亿元人民币。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已经是一个金融大国,拥有庞大而丰富的金融资源。尤其是资本市场,无论是在制度、规模、结构,还是在功能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国为什么能从一个金融资源贫瘠的国家发展成一个金融大国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随着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在此过程中,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于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因此中国必须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以便能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客观地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艰难、更加宏伟的目标。众所周知,迄今为止在世界上称得上是金融强国、并得到了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国家只有两个。第一个是过去的英国。虽然英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已经有所下降,但作为开启了人类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自从奠定了现代金融的法治基础并构建了现代金融的制度架构之后,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因而在全球仍具有重要影响力。第二个就是今天的美国,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备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等。或许经过若干年的艰难探索,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金融强国。

  既然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已经很清晰了,现在的关键问题就聚焦于: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研究并回答如下一系列更具体的问题:前行的路径如何设计?其间会有哪些困难、哪些问题、哪些陷阱?如果未来出现了金融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应对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目标设定固然很重要,通向目标的路径设计同样重要,甚至更加艰难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了解今天的中国国情,而且更要深刻理解何谓“金融强国”。事实上,只有理解了金融强国目标的内涵,我们才有可能结合中国的现状制定出一个实事求是、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二、金融强国的共性内涵及实现路径

  中国如何走金融强国之路?

  一方面,中国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发展目标来建设金融强国。在我们过往的实践以及未来的探索中,金融强国的中国之路有鲜明特征。比如,中国形成了市场与银行“双峰”主导型金融体系架构下的资本市场发展新模式,这或许有别于英美国家所走的金融强国道路。具体而言,金融强国的中国之路有两点重要的鲜明特征。一是特别强调金融的普惠性。中国金融不能停留在只为大企业和高收入群体服务的阶段,客户链条应该逐步下移,更加充分地关注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庞大的中低收入阶层的融资需求和其他各种金融需求,比如投资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以及便捷有效的支付体系的需求。可喜的是,中国正在通过科技创新以及金融的结构性改革来实现普惠金融,关照到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二是数字金融。实际上,科技金融在某种意义上包含了数字金融。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科技金融可以扩展到科创金融。此外,对于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目前我们仍在不断探索。

  另一方面,中国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既要关注个性,更要体现共性。金融强国不是自我定义的,而是必须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认可,因此,我们还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金融强国的共性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金融强国的共性内涵主要包括三点,即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1.市场化。

  现代社会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迄今为止,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市场机制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现代金融体系首先必须是高度市场化的, 也就是说,金融要想高质量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的创新和改革来完成、通过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多元化来实现,以提高金融的效率、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事实上,这就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化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和金融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市场化必然是赋予中国金融生命力的重要路径。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市场化改革对实现金融强国的深远作用,不要以为风险都是改革带来的。40多年的实践已经反复说明,市场化改革以及由此推动的经济发展是解决风险的最好机制。对于金融而言,市场化改革就是创新。实体经济中对金融的需求既包括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包括居民和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化,但传统金融又往往难以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不仅难以有效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可能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积累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可见,金融不创新,就不可能高质量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推动并包容金融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金融监管的核心目的是防范风险的外溢和金融危机的产生。我们要以此为起点,推动中国金融的现代化、推动中国由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我们知道,现代金融到处都有风险,没有一项金融活动是没有风险的。事实上,风险本身并不那么可怕,而真正可怕的是试图停下来消灭风险。资本市场是典型的风险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风险就会有相应的风险收益,即金融与风险同在。既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对于监管层来说,问题的关键就是风险来临时要有适当的应对措施、风险过后要保证金融市场有极强的再生能力。也正是因为美国具有这方面强大的能力,才使得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发生金融危机最多的国家,但似乎没有人会怀疑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体系。

  因此,我们既不能漠视风险,也不必要夸大风险,我们真正要做的工作是:必须着力推进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让其具有配置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形成风险收敛的机制,以防止风险外溢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在此过程中,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形成一种风险收敛机制。通过什么来形成这种机制呢?答案仍然是:金融的结构性改革!

  2.法治化。

  金融强国的金融一定是法治化的金融。金融交易的本质是契约交易,内含着完善的法治。金融强国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良好而稳定的信用。金融强国不是自说自话,既要有内生性资本的信任,更要有外生性资本的信心。投资者的信任和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一个国家完善的法治。因此,完善的法治是金融强国赖以形成的基石,是一个国家成为金融强国的前提。

  完善的法治一定会衍生出高度的社会契约精神。法律只是社会的底线,社会的正常运行还须靠契约精神来维系,因此高度的契约精神已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显著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在金融高度发达的社会,契约精神极其重要,它是维护金融活动正常运行的保障。考虑到政府是现代金融市场的极其重要的参与方,我们有必要特别指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制度而不是政策。作为金融强国,应该充分相信制度的力量,不要过分迷信政策的力量。政策不可以随心变化、规则不可以随意调整。这是因为政策的频繁调整会扰乱市场预期,进而引发严重的不确定性。可见,我们要制定一个基于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体系,以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这一点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特别重要。

  金融强国的金融是现代金融,而现代金融的基石和核心是资本市场,这就衍生出金融强国的另一个特征,即透明度。在资本市场上,没有透明度就没有公平的交易,就如同没有自由的市场就没有公允的价格一样。自由的市场,是公允价格和公平交易的前提。在金融市场中,透明度是保证金融交易公平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在现代金融中,监管的重点是透明度监管。可见,法治、契约精神和透明度是金融强国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3.国际化。

  金融强国的金融一定是国际化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人民币最终一定要成为可自由交易的国际性货币。若这个起点目标不能达到,那么金融强国的目标就会打折扣。无论是过去的英镑还是现在的美元,今天仍然是完全可自由交易的重要的国际性货币。即便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元现在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全球定价、支付、清算等领域的份额都在50%左右,财富储备份额则超过60%。试想,如果美元不是可自由交易的国际货币,那么,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还有可能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吗?

  金融的开放和国际化是金融强国实现过程中绕不开的坎。我们要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交易的改革,也就是说,要实现资本项下跨境的资本流动。时至今日,这道坎我们还没有跨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了近30年,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在提升,但到今天人民币仍然不是一个可自由交易的国际性货币。

  除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之外,金融国际化的另一个标志就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以至成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英国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都是全球金融中心;近一百多年来美国则一直占据着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的位置。要成为金融强国,以沪深交易所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其核心功能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交易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推动人民币计价资产成为全球投资者必须配置的重要资产。

  中国的资本市场如何才能吸引全球投资者?由于国际资本的信心和投资极其重要,因此只有完善的法治、契约精神和透明度才能吸引国际资本。当然,在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完善的法治,因为金融强国是一个国家综合信用能力的反映,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而完善的法治是这种软实力的基石。对金融而言,软实力有时候比硬实力更重要。软实力意味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意味着社会的高度法治化。当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还比较低,离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强国的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可见,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我们面临的改革非常艰难。

  综上所述,金融强国或许还有其他共性内涵,但有三点至关重要,即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相应地,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今天的中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金融大国,但是离金融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最根本的差距是中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不够、法治化还有待完善,以至于竞争力不足、功能相对单一、国际化程度较低。

  三、以资本市场为重点建设金融强国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确定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真思考中国从今天通向金融强国目标的路径设计。我们已经明白,这个路径要符合金融强国的共性内涵,即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而且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准确地抓住当前金融强国建设工作的重点。对此,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而资本市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这是对现代金融精髓的精准把握和理解,因为资本市场就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枢纽。这就意味着,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点。相应地,我们思考的重点就是如何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好。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还得搞清楚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具体表现场景。

  一是从实体经济角度看,资本市场有市场化融资的功能、资产定价的功能、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的功能,还有财富管理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来自资本市场的资产应该逐步成为全社会重要的金融资产。

  二是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实现金融强国,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要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因为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和回流机制。没有母国强大的资本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很难走远、走实。美元之所以能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就是因为其母国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有美元投资的回流机制。

  无数的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资本市场要想在上述两种场景中真正承担起枢纽功能,就必须是一个信息透明、流动性强、成长性好的财富管理市场。这肯定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的必由之路。

  直面现实,我们既要充分肯定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但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其现状离金融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理念上的差距。我们不要以为资本市场只是一个融资的市场;如果只将其定位于融资的市场,这个市场将很难成长。事实上,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市场、一个投资的市场。有了这个理念,政策、制度、规则就会由重融资转向重投资。所谓保护投资者利益,必须从理念转型开始。资本市场中现行的制度、政策、规则都是有利于融资者的。

  二是制度设计上的差距。我们必须进行切实的制度改革,从原来的融资市场转型到投资市场。制度改革的重点在市场的供给端,包括注册制基础上的IPO、减持规则、融券机制、退市制度和对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处罚等。我们目前对资本市场的理解还过于简单和表象化,对注册制的理解也是不深刻、不全面的,制度设计是错位的、有重大漏洞的。改革需要勇气,需要战略眼光,需要深邃的理论认识,我们必须知道问题在哪里,知道趋势在何方。

  总之,当我们把金融强国的目标和内涵都理解透了,现实的出发点也弄清楚了,我们就能找到通向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