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次南极考察|追风赶月莫停留——南极考察队的别样跨年

发布时间:2024-01-05 00:00

  新华社“雪龙2”号1月1日电 题:追风赶月莫停留——南极考察队的别样跨年

  新华社记者周圆

  岁序更新又一年。地球南端,建设新站、钻取蓝冰、卸运物资……跨年之际,这里处处升腾着忙碌的热乎气儿。

  恩克斯堡岛上,罗斯海新站的主楼钢结构迎风矗立。

  2023年12月31日,持续了几天的狂风没有减弱迹象。早饭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队员胡晴和队友们顶着风,来到新站建设现场。

  2023年12月8日,考察队在搭建大型临时建筑(无人机照片)。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正在罗斯海新考察站开展卸货作业和人员登陆工作。新华社发(王海楠摄)

  “风太大,吊装作业没法开展。我就来帮着拧螺丝,加固物件,以及完善部分檩条。”胡晴日常负责操作工程机械,今年已是他第9次在南极跨年。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在这里要充分利用建设窗口期的每一个小时。

  夏季的南极,太阳一直挂在地平线之上。队员们利用极昼,从早上7点到夜里10点,争分夺秒施工。新站主体工程建设自12月16日全面启动以来,如今已按期完成主楼钢结构搭建。

  跨年夜,考察队安排了聚餐,连轴转的队员们能够适当调整放松。聚餐期间,胡晴不时盯着窗外,“这就是南极,天气变化无常。”他紧接着补充道,“但大家拧成一股绳,肯定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内陆冰盖,被队员们称为“生命禁区”。冰裂隙、暴风雪、白化天气,一连串危险充斥着旅途。

  格罗夫山蓝冰区一号点位,干如面粉的雪屑弥漫空中。各色雪地车、生活舱、样品箱等组成的格罗夫山队驻扎营地,点缀着灰白一色的天地。

  电锯、钢筋、电钻,队员们正想尽办法在坚硬的蓝冰上开挖冰坑。格罗夫山队队长金森淼介绍,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就去较远的地方开展地质调查等工作;天气不好就在营区附近,钻取蓝冰样品等。

  内陆生活条件有限,9名队员分住两个舱,一个舱兼用作厨房和餐厅,饭菜主要是航空餐。营地附近是大面积蓝冰,用水只能去远处采雪。

  谈及2023年最后一天,队员们都说假期的概念在这里会淡化不少。在以天计、以小时计的工作窗口期,有谁还舍得多休整一分一秒呢?

  长城湾,海面波澜不兴。驳船载着物资,从“雪龙”号驶向长城站码头。

  先用起重机吊装物资到岸上,再开装载车运到站区,机械师颜炜一人操作多台设备,忙活在物资卸运的最后几百米。“这几天天气不错,我们就抓紧时间卸货,最晚的一天干到了凌晨4点。”

  颜炜在中山站完成越冬后,前不久又跟着“雪龙”号来到长城站卸运物资。经过他和队友们多日奋战,约700吨的后勤保障、科考设备等物资已经卸运大半。

  “明天长城湾的天气将变差,今晚抓紧再多卸一点儿。”新年到来前的这一夜,颜炜注定将在卸货码头度过。

  浩瀚南大洋,“雪龙2”号破冰踏浪,昼夜不息。

  餐厅内,大厨们拿出看家本领,精心准备了一道道可口饭菜;考察队也组织了一系列趣味活动,调节连日来紧张的工作氛围。

  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之后,队员们很快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艉甲板上,队员们紧锣密鼓地组装各类网具;月池车间,实验员抓紧时间调试设备;实验室内,海水过滤设备全速运转……

  2023年12月8日,“天惠”轮在卸载建站物资(无人机照片)。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正在罗斯海新考察站开展卸货作业和人员登陆工作。新华社发(王海楠摄)

  “今年大洋作业任务密集、时间紧,大家把许多工作都往前提。”“雪龙2”号大洋队队长陈超介绍,目前走航作业任务已经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综合调查任务将拉开帷幕。

  日历翻到2024年。恩克斯堡岛上,风力有所减弱,队员们抓紧开工;格罗夫山队开启了新一天的钻取蓝冰工作;长城站区物资卸运进入尾声;“雪龙2”号加速驶向阿蒙森海……新元肇启,这群极地赤子正以奋斗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