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欧洲国家必须公平缴费 美国才会留在北约

发布时间:2024-03-21 00:00

特朗普和妻子梅拉尼亚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 据德国《时代》周报网站3月19日报道,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明确表示,如果他重返白宫,只要欧洲国家为北约作出应有的贡献,美国就不会离开这个军事联盟。

报道称,特朗普19日在接受英国新闻频道采访时被问及对北约防务联盟的立场。主持人提问,如果其他成员国“公平办事”,美国是否会继续留在北约。特朗普回答:“是的,百分之百。”

但特朗普也表示,欧洲国家不应利用美国的支持。“美国仅应支付其相应的份额,而不是其他所有成员国的份额。”他说,不要忘了,北约对欧洲比对美国更重要,因为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问题”之间还有一片海洋,“一片美丽、巨大和奇妙的海洋”。

特朗普历来对北约持批评态度。在2017年至2021年的总统任期内,他多次公开威胁美国将退出该联盟。他严厉批评其他成员国没有达到防务开支目标,并怀疑这个成立于1949年的跨大西洋防务联盟是否还有未来。例如,他曾多次质疑美国在紧急情况下是否应履行军事援助义务。

特朗普在此次访谈中软化了自己的言辞。他说,欧洲必须缴纳“公平份额”的防务费用,“北约必须公平对待美国,因为没有美国,北约根本就不会存在”。

此前报道:

媒体:特朗普一番话震撼欧美政治界 很多盟国更加忧虑

在美国共和党内,特朗普作为总统候选人出战已几乎成为定局。当地时间2月10日,特朗普来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州进行关键性的一场选战。这是党内唯一对手妮基▪黑利的“主场”,黑利曾在就任南卡罗莱纳州长期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如果特朗普在初选中拿下该州,将彻底奠定胜局,并为大选决胜做好氛围铺垫。不过在南卡罗莱纳州的竞选集会上,特朗普的一番话震撼了欧美政治界,让很多盟友国家对其当选的前景更加忧虑。特朗普表示,面对一些“不付费”的北约成员国,他将“放纵俄罗斯为所欲为”,甚至“鼓励俄罗斯攻击这些(不付费的)国家”。

特朗普对手黑利回到“主场”

特朗普再次要求北约盟友“付费”,紧盯“2%”支出目标

在南卡罗莱纳州的造势集会上,特朗普向观众复述了一段和北约某大国总统之间的对话,他没有点出这个国家的名字。

根据特朗普的描述,这位总统当时询问他,“好吧特朗普先生,假如我没有付钱,但是俄罗斯站出来攻击我,那么美国会站出来帮我们防卫吗?”特朗普向他确认,“你是说你没付钱,没缴纳该缴的份额?”对方回答“是的”。这时特朗普明确表示,“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不会发动阻止俄罗斯,相反我要鼓励他们做任何想做的事,攻击这些不缴费的国家”。

当然,特朗普这里说的缴费,并不是指让北约成员国缴纳会费,而是督促北约各成员国达到“将GDP的2%以上用于国防支出”这一目标。这一目标并非硬性规定,北约正式章程里也并没有条款规定“集体自卫权”不适用于某些国防开支力度不大的成员国。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第5条)规定,对一个或多个成员国的武装攻击应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

不过早在2016年的总统选战开始,特朗普就一直“孜孜不倦”地推动所有北约成员国达到这一标准,否则他认为美国过度承担了国防开支的义务,相当于“免费”帮助欧洲国家分担了防卫压力。

2017年,特朗普公开表示北约已经是“落伍于时代”的陈旧产物,表达了带领美国退出北约的想法。他还将北约成员国比喻为“水蛭”,称他们吸干了美国纳税人承担的国防军费。2020年,特朗普对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表示,美国未来不会保卫那些没有达到“2%”投入目标的北约成员国。据他自己描述,在他发出这番威胁后,一些欧洲的北约成员国相继增加了数千亿美元的国防投入。

北约报告称,截至2022年31个北约成员国中有7个实现“2%”的国防开支目标,高于2014年的3个,北约估计到2024年将有11个成员国达到“2%”的标准,2022年的俄乌冲突爆发也刺激了一些北约成员国的额外军费开支。目前按GDP占比计算,美国并非国防投入最高的北约国家,波兰以高达4.2%的国防投入位居第一。

此外特朗普还在造势集会上谈到了援助乌克兰的话题,他表示在他担任总统后,美国不会再慷慨地给予他国捐款性质的援助,而是会将援助的性质改为贷款,哪怕是利息很低的贷款。“这样一旦我们的朋友未来有钱了,或者他们背叛了我们的恩情,我们都会让他们立刻还钱”。

特朗普参加竞选造势

多国政要表达担忧,白宫、北约方面斥责特朗普

对于特朗普的这番表态,白宫方面反应激烈,称其“精神错乱”。白宫发言人安德鲁·贝茨在一份声明中说:“鼓励敌方政权入侵我们最亲密的盟友是令人震惊和精神错乱的,它也会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全球稳定和我们国内的经济”。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批评道,“任何盟国不会相互防御的建议都会破坏我们的所有安全,包括美国的安全,并使美国和欧洲士兵面临更大的风险”。斯托尔滕贝格还安抚公众称,特朗普的言论不会对北约的安全机制产生实质性影响,“我预计无论谁赢得总统大选,美国仍将是北约强大而忠诚的盟友”。在上周举行的一场会议上,斯托尔滕贝格还公开指责了特朗普和普京之间的私人关系,呼吁北约成员国更加团结。他说道,“一旦我们让俄罗斯在乌克兰取胜,我们将陷入长达数十年的艰苦对抗”。

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称特朗普的言论“鲁莽”,并表示特朗普的想法“只符合普京的利益”。波兰外交部副部长扎柳斯基对媒体表示,“这是一位严肃的总统候选人的话,所以应该认真对待,这意味着美国在北约存在的逻辑可能发生了变化。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特朗普呼吁北约成员国在国防上投入更多资金是正确的,但他也鼓励俄罗斯进攻,这是完全不可理解的。”

前北约安全分析师帕特里克表示,特朗普的评论太过分了。“如果特朗普当上总统,北约成员国必须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小规模入侵,或者俄罗斯取得了重大胜利,自己还能不能安全脱身。这是非常可怕的前景”。

延伸阅读:

美媒:担心特朗普胜出 欧盟已在防备与美国再打贸易战

据彭博社7日引述一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称,欧盟已在为如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次上台美欧间可能爆发的“贸易战”做准备。有关专家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消息显示出欧盟对美国国内政治变化的无奈,只能做最坏打算。“这些年来,欧盟已愈发看清,特朗普的出现已不再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偶然现象,他的很多主张实际上已经成为两党的共识,相信欧盟今年将不得不持续防范美国政治变化可能对自身利益产生的影响。”

彭博社7日引述一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说,欧盟委员会已开始着手评估11月美国大选的结果,重点关注特朗普能否胜出。鉴于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欧盟成员国普遍认为,若特朗普归来,或将采取加征关税等胁迫行动。这位不具名的官员说,欧盟各成员国有责任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对彭博社的这一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尚未置评。

图为特朗普资料图,欧盟正重点关注特朗普能否在大选中胜出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长期对欧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2023年有可能连续第三年超过2000亿美元。追求贸易平衡是特朗普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诉求,这将成为美国对欧盟再次发起“贸易战”的动因之一。彭博社在报道中称,特朗普对欧盟一直不愿以更强硬态度处理对华关系感到失望,尤其在关税和限制中国投资方面。知情人士还透露,特朗普准备对欧盟采取一系列惩罚性贸易措施,来解决长期存在的不满,有可能对欧盟商品普征最低10%的关税,甚至还有可能动用301条款,反制欧盟针对美国企业的数字税。

公开报道显示,在2018年中美经贸磋商进行时,美国发动了对欧盟的“关税大战”,欧盟不甘示弱随即采取报复措施。美欧间的钢铝、飞机、摩托车、奶酪、葡萄酒等产品先后被卷入不断升级的贸易矛盾中。直至2021年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上台后,在修复美欧跨大西洋联盟的政策下,贸易战才渐渐平息。

不过,《华尔街日报》近日一篇报道认为,虽然拜登在2021年就任美国总统后曾大声宣布“美国回来了”,但当上总统后,其政府并没有扭转此前特朗普政府基于保护主义出台的各项政策,反而推进了其中的许多政策,这令盟友们感到惊讶。报道称,大为光火的欧洲人认为,无论今年大选有怎样的结果,美国的经济政策都已朝着不利于欧洲的方向倾斜。欧洲各国官员们都在思考,欧洲是否将面临美欧发生经济冲突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董一凡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欧美经贸关系受到了严重冲击。基于此前的经验教训,欧盟不得不提前防范未来有可能出现的“灰犀牛”。董一凡认为,目前来看,特朗普的政策路线依旧是“美国优先”,这意味着如果他上台,有可能对拜登拉拢盟友的政策进行大幅调整,包括对欧盟再次动用关税措施。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24年,欧盟内外都面临非常大的政治不确定性,其中,外部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美国的政治变化。“面对美国国内的政治走向,欧盟无能为力,因此只能做最坏打算。”崔洪建称,“如果特朗普上台,欧盟一定会想办法维护自身利益,同时避免欧美关系再现2016年后的剧烈震荡,这是一种既合理、又无奈的选择,因为欧盟只能在被动中争取主动。”

图为欧盟旗帜资料图,学者认为今年欧盟内外都面临非常大的政治不确定性

“这些年来,欧盟已愈发看清,特朗普的出现已不再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偶然现象,他的很多主张实际上已经成为两党的共识,只不过表现和行为方式不一样。特朗普说狠话、干狠事,但民主党说软话,也是一样干狠事。这种情况让欧盟更加不堪,相信欧盟今年将不得不持续防范美国政治变化可能对自身利益产生的影响。”

董一凡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欧盟已充分意识到,不管谁上台,美国都将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欧盟都将不利。“这将使欧盟思考,如何在这样一个大变局下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我认为,在此背景下,中欧间应有更大契机管控分歧,并寻求扩大合作,共同防范来自美国的潜在冲击。”